中韩乱幕日产无线码无人区_野草2023新地扯一二免费_九九九久伊在人线综合小草

对话宁宇:“东数西算”是To B领域的“提速降费”
作者 | 物联网智库2022-08-03

近期,业内资深专家宁宇走进了“智聊室”栏目的直播间,与智次方·物联网智库创始人彭昭聊了聊“东数西算”,本文摘取了两位大咖对话中的部分精华内容。

当今社会,数据和算力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不论是人工智能的大模型还是百亿连接的物联网设备,都对“数”和“算”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今年2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八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这一工程会对过去的不合理的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也会对行业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在业内资深专家宁宇看来,“东数西算”相比“南水北调”等工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类比为第二次“提速降费”,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一次大规模超前发展。作为通信产业的一名“老兵”,宁宇在中国移动工作了23年,2017年时又以很高的职级加入了华为软件部门,现在则是以独立顾问的身份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建议。

近期,宁宇走进了“智聊室”栏目的直播间,与智次方·物联网智库创始人——物女皇彭昭聊了聊“东数西算”的现在和未来,他想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释放出来,帮助更多企业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少走弯路。

“东数西算”不全是新时代的“南水北调”

彭昭:为什么“东数西算”这件事情值得关注,您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宁宇:“东数西算”刚提出来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关注,因为近年的很多产业政策出台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炒作。但后来有几点原因,让我觉得“东数西算”是值得去投入和关注的。

“东数西算”的目的是通过国家级产业政策的推动,以终为始地发展基础设施。从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来说,当To C的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To B的数字化应该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这种背景之下,如果按部就班的发展,则越是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起步阶段就越艰难,而我国利用政策驱动的方式则能够加速这一进程,这往往不是一个纯生意化、纯市场化的格局能够实现的。

在此之前,我经历过几次类似的历程,比如我国通信产业和通信设备商的发展。

在移动通信发展初期的1G和2G时代,全都是外国厂商,完全没有中国企业的参与。而到了3G时代,中国就开始尝试用产业政策去拉动产业链,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成长。虽然TD-SCDMA这样的技术未必是国际主流,但由于中国产业政策的引导和中国移动的大规模投入,使得TD-SCDMA相关的产业链得到迅速发展。发展的结果就是我国的通信产业设备商配套的一些企业有机会能够站在世界舞台上,为运营商提供很多设备和产品,这是一种是从“0”到“1”的质变。

有了3G时代的从“0”到“1”之后,才有4G时代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厂商以及众多的手机厂商。基本上中国的通信设备商和相关的技术提供商,在此时都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厂商,而反观当年2G时代的那些英雄豪杰,到最后却多落得合并或关闭的结果。这些变化仅用了两代、大约10年的时间就完成,而到了5G时代,中国则从最初的零基础变成了全球领先。

从这个视角来看,当年中国在通信领域推出的产业政策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彭昭:您觉得“东数西算”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之间有没有可比性?

宁宇: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相似之处,但是差别也非常大。无论是“南水北调”还是“西气东输”,都是在国家层面对于资源的调度,而对于算力来说,既可以说是资源,但也不全是。

我们都知道,西部地区的地理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也比较低,开发出的水电资源、光伏能源等成本要低于东部地区,在资源相对充沛、价格低廉的地区进行布局,是“东数西算”的第一层含义,即完成了在全国层面的资源再分配,也就是算作资源的部分。

而不算资源的原因在于,“东数西算”不仅仅是把东部的算力调到或存储在西部,而是把整个运算的内容进行拆分:适合本地化或者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算力,还是在东部进行,并不是所有算力都要放到西部。在西部地区提供资源之后,也并不是像“西气东输”或“南水北调”那样调到东部来,它的计算也是在本地进行。这体现出的不是资源调配,而是资源重组,这是第二层含义。

此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和“东数西算”相比的另一个差别是,“东数西算”是一个以超前的方式去建设产业增量的过程,这也是第三层含义。

现在的数据中心已经有很大的存量,未来还需要更大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超前建设实际上会对于整个产业布局进行洗牌。这不是简单的资源调配,“东数西算”背后的逻辑是在一个即将爆发的产业当中,去考量把新兴的能力放在哪里更合算。不论是从企业、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使用侧、供给侧的角度,都会认为新的能力放在西部更合理、更合算。但这个行为如果不是由国家的产业能力去做,而是单纯靠市场驱动,反而会产生大量的浪费。

很多IDC的企业都希望根据用户需求继续在东部进行建设,但未来的能耗问题却很难解决。另一方面,如果所有新的扩充能力都在东部,西部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长此以往则没有企业有动力把应用迁移到西部。存量时代不好改革,增量时代才好改革,“东数西算”恰恰是在To B的数字化算力即将爆发的时候提前准备,这个时间点是最合适的。

“东数西算”的第四层是,它的产业政策不仅仅是“建”,也包括“控”。对于很多地区来说,很想赶上这一波较大的发展和投资机会,但并非所有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都可以一哄而上。相反,在“东数西算”的算力枢纽规划当中,有的地方被允许建设,有的地方甚至要控制,这种方式体现的是国家对于整个资源调控的“有收有放”。

例如,甘肃和宁夏有算力枢纽,但是新疆却没有,在西南部的四川和贵州有布局,云南却没有,中部地区也是类似的状况,并不是所有的数据中心建设,都是国家鼓励推动的,而是合适的地方,基础资源比较好的地方可以推动去做,其他地区需要控制的,这个变化是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

此外,对于以前的资源调配来说,投资方是国家,而“东数西算”的相关投资并不是国家财政掏钱,很多是由企业来投资。对于国家来说,“买单”更注重社会效益以及由此产生的拉动作用,而对企业来说,则更强调经济效益,企业去建设时会更加理性和市场化,这一点和以前的建设模式也不太一样。在这些企业当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资性质的企业。从本身的发展来说,在“东数西算”的建设中最兴奋的是产业链的上游企业,而中游企业会形成很严重的分化,包括建设IDC和负责数据中心运营的企业。

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其实非常清晰,推动“东数西算”的核心点就是要通过把价格降下来,从而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成本降低,进而拉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曾经手机的“提速降费”也是类似的情况,通过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运营商的努力付出,让面向个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够做到价廉物美。

“东数西算”虽好,但不要“梭哈”

彭昭: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您觉得哪些企业会最收益,哪些企业会因此受伤?

宁宇:数据中心就是To B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作为客户和使用者自然也希望这样的基础设施是价廉物美的。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说,意味着既要高投入,还要降低收入预期,这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如果不参与建设,其他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必然会使得数据中心进入到产业的价格竞争状态,对于没有参与建设的民营企业来说,规模没有起来,收益也上不去,企业本身在此过程中就会出局。

对此,中游的民营企业可能会有一些负面想法,但电信运营商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作为一个多年的运营商员工,我们都会感觉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产业红利的很大一部分却被互联网公司拿走了。在To B数字化的时代,有没有可能借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运营商重新回到舞台中央,这至少是个愿意做尝试的机会。即便短期未必产生经济效益,但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运营商会更加积极的去推动这件事情。因为运营商不仅是做基础设施,还有很多配套产业。在To B数字化时代,运营商如果做好基础设施,觉醒机会还是有的,所以运营商会更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尝试。

另一方面,对于民营性质的互联网大公司,比如阿里、腾讯、百度等,虽然也做了很多布局,但是否会成为受益者,我个人认为还要画一个很大一个问号。因为互联网公司为了提高研发效率,有一套内部的私有标准,这也是IT企业和通信企业之间很大的差别:通信企业强调互联互通,所以是开放标准。可是IT企业大部分都是私有协议,这样才有利于强者恒强。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应用方在跨平台时会遇到一些障碍和阻力。

因此,如果最后建设的基础设施平台是开放的,不具备黏性的平台,应用企业和国家产业层面均会受益,既做到了价廉物美,也可以及时切换,能通过竞争让基础设施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而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应用和整个产业的价值会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未来无法形成相对集中的平台,客户黏性会降低,商业估值也会下降,互联网公司未必还愿意去做这门生意。

其实这也是很多企业要发展生态的原因,如果开放标准的话,就不需要企业去发展生态了。所以,“东数西算”其实是在国家层面去做产业生态,在国家层面把整个基础标准体系做出来。从这个角度可以更进一步的理解,“东数西算”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其实是一个生态计划,能够让生态当中的企业各司其职,各自获得收益。

彭昭:建设这些西部的数据中心,现在有相关的标准吗?

宁宇:标准还在不断完善,现在可能还是一些IDC的指标,但将来一定会有互联互通方面的指标。因为要让“东数”去“西算”,可能会涉及到跨平台,即西部数据中心是阿里云,但东部的算力由腾讯云提供,这就需要完全开放边界、互联互通。所以互联网公司现在的这种事实标准,可能会被国家产业计划打破,变成通用性的技术标准,这一定也是未来在“东数西算”的建设和运营当中会面临的新问题。

当这些技术标准、产业政策、配套设施到位之后,才可能把“东数西算”做起来。

彭昭: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这里面有值得挖掘的机会吗?

宁宇:对产业链的上中下三段来说,中游往往是大企业,因为中游企业提供的是大规模基础设施,会产生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在此过程中的成本是摊不薄的。但对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来说,则是中小企业的天下。

未来,在产业链的上游当中会有很多隐性冠军出来,上游企业多是给中游的数据中心企业供货的厂商,它们会突出自己的专业性优势,提供某种组件或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通用型的,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对产业链下游来说,企业客户自身有能力去进行建设的并不多见,更多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找到小企业来做业务开发、系统设计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我们都知道,企业客户需要的数字化服务大都是定制化、个性化的,如果一个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往往得不偿失,所以很多大企业其实已经把面向客户的开发、面向行业某些方面的技术工作,通过生态合作、外包等方式让利给中小企业。因此,真正给这些企业提供数字化运营和服务的企业,往往都是小企业,它们突出的优势是服务能力、服务意识、对行业的专业理解和研发能力。在面向下游客户的时候,小团队作战更有生命力。

彭昭:作为初创型或者创新型的企业,怎么能够把握好时间点,在适当的时候入局做这件事?

宁宇:其实入局时点不仅中小企业要去思考,大企业也在思考发展的节奏和方式。因为整个IT的演进过程非常快,如果过早的大规模投入,可能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等问题。所以应该像当年运营商建设通信网络一样,秉承“小步快跑”的方式,根据技术的演进速度、客户成熟度、行业的变化、产业的发展来不断迭代。

整个“东数西算”都是这样的节奏,中小企业也不要指望在某个时刻直接梭哈,而是要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在一个行业多年探索,再找到合适的契机去做大规模。如果一开始的时候就大规模投入,赌输的可能性会非常大;而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能会错失真正的发展契机,所以节奏非常关键。

因此,比较成熟的企业通常会找准一个行业去深耕,通过梯队建设和弹性的组织让自己真正发展起来。这种企业一旦发现机会,能够迅速把资源调配到位,和产业爆发期匹配起来冲向顶层,我觉得这样的企业才是一个成熟企业。

物联网企业如何从中分一杯羹

彭昭:很多物联网企业都有大量的存储、计算等需求,您觉得物联网企业怎么能够更好的来融入这一次大的机遇?

宁宇:物联网企业在“东数西算”的布局中也是集中在上游和下游。上游的部分供应商,包括连接、采集、设计等都是物联网公司来做。对于这些物联网公司来说,它们的发展模式都是走量、走专业化,所以要专注在如何能在需求爆发之前,让自己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找到自己“一招鲜”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爆发做好准备,包括技术、生态、能力、跟产业合作的资源,都要提前去准备。

而对于产业链下游来说,也有很多物联网企业的客户,它们关注的核心在于“价值”,在于是否具备很好的经济效应,因此除了技术之外,物联网企业更需要去思考能给行业客户的发展带来什么价值,是降本、增效,还是增收、拓展渠道,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则很难让客户产生共鸣,必须深入到某一个领域或某一家企业,找到客户身上的痛点,并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时才能真正把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发挥出来。

由此可以也看出,在整个“东数西算”的布局当中,最核心的点还是在于“东数”。如果西部只是提供存储,东部只是提供本地计算,二者之间割裂的话,数据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彰显出来。但数字化转型和工业4.0等都在强调如何运用数字化的方式,让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这些都是围绕着“东数”而产生的价值。

彭昭:很多行业可能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数据化,有一些行业可能走在前面,您觉得有没有一些优先受益的行业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宁宇:这其实是很难去划分的。因为中国的To B数字化其实是个四级叠加过程,是把信息化、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这四件事同时来做。在分析美国的案例企业的时候,这四个阶段其实是每阶段大约十年。

第一阶段是信息化,先能够把手工作业变成通过计算机去实现;第二阶段是数字化,通过科学分析,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把数据能够更好的运用起来,进一步去提升数据的价值;第三阶段是移动化,不仅在台式机上,还要通过手机APP、小程序的开发来提高便利性;第四阶段是智能化,能够通过智能化分析去做更多代替人力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走过这四个阶段花费了40年的时间,而中国可能一步到位,这并天方夜谭,很多企业确实有这样的一种意愿和能力。如果只从技术角度看这样的发展趋势,未必是准确合理的,但如果有需求能够找到一个有价值节点,可能这个领域就会出现井喷。未来的产业发展也可能是这种情况,在某一个场景出现之后,大家觉得这就是梦寐以求的数字化方式,于是就火起来了,而如果这个场景还没有完全找到,就可能导致需求被抑制住。

彭昭:“东数西算”的建设做好了之后谁来用,现在这个主角好像还没找到,万一以后用户少怎么办?

宁宇:当年的3G时代,在网络建设完成、斥巨资买来牌照之后,但用户数量却没有起来,而4G时代之所以被称为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是因为有了配套的大屏智能手机和海量的APP,所以并不是基础设施建成了,高潮就一定会到来,这是有风险的。

而且4G是先做广覆盖,先把几百个地级市都覆盖,然后再去做优化,再去做小区分裂,让城市的容量进一步增加、盲区进一步减少,因此4G网络容量扩张的过程,其实是与用户进入的过程相匹配的。“东数西算”也是同样的道理,初始阶段是八大枢纽、十大集群的建设,在此过程中逐渐会有更多的客户进入、更成熟完备的技术出现,或是一些场景的探索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都会伴随着整个“东数西算”的进程逐渐发展起来。

直播间观众提问:为什么要进行东数西算?为啥不是西数东算,第一阶梯东边的经济和条件不是比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好吗?

:第一,西部的资源充沛,从长远看供给成本更低,算力越多则成本越低,更适合规模化发展;而东部地区考虑到用地、电费等因素,规模经济的效果很难达成西部地区那样。

第二,算力和时延有关系,那些对于低时延有要求的应用,算力应该部署在较近的位置。东部经济更发达,对数据的使用场景更多,需求量更大,所以同等情况下,东部地区的算力应该优先满足低时延的需求。

所以平衡算力成本和使用效果这两方面,东数西算是最合理的布局。

没有关键词
热门文章
Sigfox在南非推出为物联网设计的专有窄带技术...
2022-08-03
X
泰州市| 鹤峰县| 同心县| 江永县| 甘谷县| 八宿县| 安化县| 赣州市| 虎林市| 临湘市|